大學二年級那年... 她創造了「十兄弟」

image

「我喜歡學習,但不喜歡讀書,要規限我對著四面牆做功課,跟足規矩返學,對我來說都是痛苦的。」黎若曦中四就選擇脫離校園自修考公開試,之後修讀高級文憑,再上大學。曾經的風火少女,今時今日已在文創界薄有名氣,擁有自己的原創品牌工作室,專門創作有關香港特色懷舊作品,並搖身成為老闆,今年更即將出書……廿多歲,事業已經走上軌道,但這樣的一個轉折並非偶然,她說:「每個人要上天給予任何東西都要累積經歷,當你未準備好到那個位置,給你也沒用。」

十兄弟的誕生

若曦創立「十兄弟工作室」是在香港公開大學修讀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榮譽文學士課程Year 2的那一年,「記得那年我因為想快點賺錢曾想過輟學試試做保險,當時老師反問我,如果想試,為何不先試試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她想想也對,於是開始嘗試寫作投稿賺稿費、做手作在網上出售,不停參加藝術創作比賽、到不同社區中心參加展覽,「在那之後整個人思維都不同了,發現自己真的很多東西未試過,與其做保險,不如試多點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路向,輸了又不會痛的,畢業後就沒時間去輸太多了。」趁著年輕,她也拍片、寫影評,投稿失敗也不放棄,「就算不行又不會割了你的肉!」

image

每次做完一件創作,她都會給老師評價,雖然老師從不會給劣評,因創意是沒有不對的,但漸漸她也發現自己的專長不在繪畫、電影,而在模型、手作,於是成立「十兄弟」,喻意十隻手指有長短但仍可發揮所長,「因為你一定不會每一樣都作得好,所以年輕人要先找出自己的特質,專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規限。」摸索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慢慢收窄範圍,再從這個中心擴展,以香港情懷這個概念,為社區創作藝術品,也為電影、廣告製作道具,「十兄弟是我自己創作出來的故事,很多人聽到名字以為是十個男人,但見到我是一個女人,就會問為甚麼?每次我都會解釋。十兄弟是我生活甚至人生的一部份,所以這麼多年來就算在畢業後曾經去打工也從沒放棄,我行的每一條路,所有東西都自然納入十兄弟的創作內,人也好資產也好,整件事就會越來越闊。」

image
image

在文創界,十兄弟現已成為香港懷舊思潮的代名詞,一件件樹脂黏土作品微小而精緻,展示了舊日歲月裏陪伴港人成長的蛋撻、魚蛋、雞蛋仔等,讓人懷緬過去之餘,也成為新一代與昔日連接溝通的橋樑,「我堅持跟我合作的夥伴都要夾十兄弟的style,你不能九唔搭八去做荷蘭風,而我為了賺錢又去賣。」不再單打獨鬥,和更多合作單位聯手拓展前路,找尋更好的商業模式,不是想賺很多錢,但令範疇更多元化、撞出更多可能,是黎若曦未來的發展路向。

image

不放棄就會成功

忙於新書出版的若曦笑說:「19歲我就幻想出書了,到現在才達成,如果我讀U時就放棄了,走去做保險,就沒有今日的我。」她很感謝公開大學的講師見證著她的成長,鼓勵她繼續創作之路,「一直以來我都很健談,但不太懂表達自己的感受,現在我底子裡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一樣感性、剛烈,但已找到自己的渠道去溝通。」一切都在公開大學Year 2那一年開始,現在她也重返公大教美術指導,幫助新一代的學生高飛創未來。

若曦所屬的人文社會科學院課程範疇廣泛,涵蓋創意藝術、廣告、動畫、心理學、經濟學、社會研究、語言與翻譯等,4年本科生課程除課堂學習外,亦有不少參加實習、交流和比賽的機會,讓學生享受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學院開辦的3個本科生課程﹕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榮譽文學士、動畫及視覺特效榮譽藝術學士以及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榮譽藝術學士,更獲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課程,合資格本地學生可申請每年四萬多至七萬多的學費資助。

Text/ Coan
Photo/ Tedd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