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一鳴:不幫襯大財團怎用錢?

image

早陣子,網絡瘋傳一張「集團餐廳一覽」的列表,才驚覺很多一直以為是獨立或外國引進的餐廳,原來跟大集團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我以為日常生活被大地產商/大集團壟斷的不公,已到「避無可避」的地步,龐一鳴卻覺得只是「事在人為」。「大集團經營的餐廳大多只出現在商場、馬路當眼地鋪,在橫街窄巷或老區找到的,通常都是沒有後台的獨立店子。這些店待客都會較有耐性,喜歡互動溝通,人情味濃。要分別兩者,其實不難。」

5年來,龐一鳴默默耕云以行動感染身邊人,堅信「當培養到一班不同的消費者,便可以爭取一個不同的社會。」

image

龐一鳴曾發起「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行動,拒絕光顧連鎖商店及餐廳,也不坐由地產商壟斷的地鐵、巴士,日常以單車、街渡代步。5年過去,對抗地產霸權已變成一種習慣,行動也擴展至「多用二手舊物,拒買進口貨,幫襯本地小農或商戶所出產的創新產品」。外人眼中如此生活限制多多、選擇變少,他卻感恩生活方式變得更正面。譬如穿二手衫,除了令資源充分被利用,物件「生命」得以延續,也會為生活帶來很多驚喜,「像之前到歐洲便在二手店找到些幾蚊港幣有交易的衣服,而且質素仍保存得很好,喜出望外。」

他多年堅持以單車代步,早前更參加單車團體舉辦的踩單車返工活動,身體力行去推廣。

image
image

「豪爽」支持本地生產 

幸好,堅持沒白費,成效慢慢浮面,愈來愈多學校、團體夠膽幫襯「港嘢」到會,懶理價錢可能「貴一點」、菜式未必能滿足食肉獸的慾望(只提供素菜)諸如此類。「平時在菜檔買菜可以即時交易,但現在則可以透過平台預購,共同購買不單止價錢平一點,也可以讓農夫有信心多種一點,變相支持本地農業的持續發展。」廳一鳴坦言,他平日消費不多,用錢謹慎,但說到支持本地農業、公平貿易產品,卻會變得很「豪爽」;說穿了,就是選擇。你,又會點揀?

image

「港嘢」更會不定期在農村舉行工作坊,讓人認識本土農業,與城鄉關係的發展。

「港嘢」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kongyeahkong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