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老街一日散策 探索文豪巨擘筆下淡江之美

width=
width=

文、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不論是河口旁櫛比鱗次、滿足眾饕客的美味小吃,或沿著老街漫步,古今樓宇交錯林立,獨特中蘊含當地特有的協調與寧靜,如此美景,讓人喜愛淡水的理由可以有千百種。早年驕陽西下,奪目光芒映得淡水河畔磚房瓦舍、洋人教堂一片火紅的絢爛與靜謐,令畫家陳澄波為了一親淡江芳澤而選擇在重建街上租屋,也成就了後人爭相收藏、以新台幣2.1億落搥得標的《淡水夕照》,又像是文學家王昶雄及東洋畫大師木下靜涯,因淡水美景的感染完成眾多膾炙人口與流傳於世的樂曲及畫作。

波光金黃和煦的夕陽,暖了情人們的心,也豐滿了文豪與畫家筆下的淡水。(圖片提供/David Chen)
波光金黃和煦的夕陽,暖了情人們的心,也豐滿了文豪與畫家筆下的淡水。(圖片提供/David Chen)

 

台灣畫家作品拍賣最高價——陳澄波

淡水紅樓,因其地勢高聳,可俯瞰關渡與淡水出海口落日美景,為早年台灣文人雅士與政商名流最愛的聚會場所,其中不乏陳澄波等今日有名的畫家。然而此處最為人所知曉的,為陳澄波於紅樓俯瞰淡水街景畫下的《淡水夕照》,在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以台幣約2.1億的價格標售,為台灣畫家作品拍賣記錄之最。

陳澄波畫筆下的《淡水夕照》原址,已難再見往日淡江風光。(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陳澄波畫筆下的《淡水夕照》原址,已難再見往日淡江風光。(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當時陳澄波觀海作畫的位置便位於紅樓前庭右側階梯口,一幅火紅色的紅磚建築襯著左方海天一色,細膩呈現出淡水夕陽的燦爛與靜謐。可惜的是,自同一位置向下望去,昔日美景因後來的建築物所破壞,如今僅剩下遠方歌德式建築的尖頂可供對照,否則難以辨識此處是陳澄波一筆一觸將顏料染上畫紙的《淡水夕照》實景地。

 

日本東洋畫大師故居——木下靜涯故居

沿著階梯下行,下方的清末建築,便是台灣東洋畫大師木下靜涯的故居。位於三民街2巷2號的磚造洋樓風格建築,雖然淡江山光水色一覽無遺的絕美景致,因後期建築阻擋而不復存在,但紅樓與民宅分據兩側的日式風格庭園仍然散發出和風的雅致與寧靜,尤其自巷弄穿越紅樓後向階梯下方望去,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趣味。

 

本名源重郎的木下靜涯,在1918年前往中國的旅途中,順道經過台灣並因同行友人生病而落腳台灣,並選擇當地人稱「三層厝」的現址作為租賃居所。因自其故居二樓便可將觀音山、淡水河口盡收眼底,因此木下靜涯常以觀音山蒼翠山色及四季雲彩變化為題,輔以寧靜寬廣的淡水河景及與老街風貌進行創作,而畫作中的淡水不論霧氣、水流、風動與四時光影,將少女般風姿綽約、多愁善感的淡江神韻與詩意細膩呈現。

和風庭園後方的白色洋樓,為畫家木下靜涯旅居台灣時的落腳處。(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和風庭園後方的白色洋樓,為畫家木下靜涯旅居台灣時的落腳處。(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誕生地——王昶雄故居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就會看見心愛彼的人,雖然人去樓也空,總會暫時給阮心頭輕鬆……」伴隨著當地攝影師,人稱阿忠哥,也是此行導遊的程許忠的步伐,其手中MP3緩緩流洩出鳳飛飛柔美嗓音,繼續沿著斜坡向走去,重建街30號,一座不起眼的二層樓老厝,便是《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作詞者、且為留下文學巨作《奔流》的台灣文學家──王昶雄成長的故居。

膾炙人口的老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便是在重建街30號所誕生。(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膾炙人口的老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便是在重建街30號所誕生。(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據阿忠哥表示,王昶雄那首膾炙人口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便是在每日起床後打開二樓窗戶,以淡水河口、觀音山、八里的美景為養分,並著眼於當時社會人情疏離氛圍有感而發所創作而成。此外。王昶雄在重建街的生活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與妻子,也是當時的女友,每日挽著手漫步至淡水河邊欣賞落日美景,待夜幕低垂後再送妻子返回住處。而兩人每日穿梭的巷弄,也獲得了「愛情巷」的美譽。

 

出生於重建街的王昶雄原名王榮生,曾赴日就讀中學,而後返台進入台灣商工。王昶雄在二戰期間所發表的諸多作品中,以描寫皇民化運動下台灣民眾苦悶心境的《奔流》最受矚目。

位於重建街14號旁的巷子,就是王昶雄與妻子每天散步的「愛情巷」。(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位於重建街14號旁的巷子,就是王昶雄與妻子每天散步的「愛情巷」。(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為重建街帶來新契機——香草街屋

雖說淡水最古老的重建街已過了19~20世紀最輝煌的歲月,然而在地民眾仍透過各種方式,試圖將人潮引回老街,為老街增添現代風采。例如重建街14號,被列為市定古蹟的「香草街屋」,便以獨有的花草清香將遊客引入屋中。

香草街屋的古樸建築與室內青草芳香相映成趣。(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香草街屋的古樸建築與室內青草芳香相映成趣。(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香草街屋的主人蔡以倫,承襲叔公種植草藥的技巧後,便在外婆留下的老房子以淡水在地蔡家村所生產的各式香草作物,為繁華退去的老街帶入新穎的元素,並開設香草栽培練習等課程,用作物的自然芳香吸引更多年輕遊客前來,為老街古厝注入活水,也試圖以為重建街找回過往的榮景。

由於香草街屋沿著地勢興建,形成屋內階梯處處的特殊景象。(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由於香草街屋沿著地勢興建,形成屋內階梯處處的特殊景象。(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由於香草街屋沿著斜坡地勢而建,不若現代建築工法先將地面剷平而後搭樑架屋,香草街屋外觀兩層樓的房舍內部,卻有著三層樓的使用空間,全因為不與自然爭地,因而形成屋內樓層重疊的特殊景象。

 

《一休和尚》作者的老家——一滴水紀念館

秋意漸濃、溫暖的陽光中透出一絲微寒,透藍的天幕襯著蒼天綠蔭,一滴水紀念館的黑色屋頂與白色牆面融入環伺林蔭草木,啾啾鳥鳴不絕於耳,彷彿將時空移轉至日本鄉間。

一滴水紀念館為蒼翠綠意所環抱,頗有日本鄉間之美。(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一滴水紀念館為蒼翠綠意所環抱,頗有日本鄉間之美。(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一滴水紀念館為日本已故文豪、《一休和尚》作者水上勉之父,在日本褔井縣所建造的日式木造古屋。在921震災重建時,日本阪神大地震地區居民到南投參觀,見到當地居民整修歷史超過百年的木造老厝,感觸甚深,因而將於震災中倖存的水上家古厝捐給台灣,而後透過多位台、日工匠與志工協助,將這座近百歲的老宅重現於淡水。

於阪神大地震倖存的日式老建築,移建台灣淡水後成為水上勉文集與相關物品的收藏地。(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於阪神大地震倖存的日式老建築,移建台灣淡水後成為水上勉文集與相關物品的收藏地。(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順著迴廊入內,白色紙門透著柔和陽光,一處水上勉文庫與其相關文物,讓人驚嘆在台灣仍能有如此完整的水上勉收藏;再行深入,純正日式建築格局與隱隱透出清香的榻榻米,終點樸實素雅的茶室一隅靜置著茶具,更透露著日本茶道與生活的緊密關係與風雅之情。

純正日式風格建築,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觀。(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純正日式風格建築,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觀。(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見證淡水興衰史——殼牌故事館

每每走訪淡水,總是在出海口的老街尋找記憶中的溫暖與感動,因而忽略了位於捷運站後方,百餘年來見證當地開港通商、人文演替的殼牌故事館。甫步入園區,偌大的製罐工廠與潤滑油倉庫矗立於眼前,紅磚外牆經過清洗後,雖少了份歷史滄桑與陳舊,卻也讓人得以看清其真實面貌。

由八吋厚磚牆搭建的倉庫,確保油品保存與周邊房舍安全無虞。(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由八吋厚磚牆搭建的倉庫,確保油品保存與周邊房舍安全無虞。(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原為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的殼牌故事館,早年以茶葉外銷聞名,時至1897年,英商殼牌公司將嘉士洋行買下並整合石油生產、油輪、貿易倉儲,設有三座油槽且於倉庫區內鋪設鐵軌,對外更連結淡水鐵路,便利貨櫃裝載油品。也由於倉庫散發出濃厚油臭味,當地人也將倉庫戲稱為「臭油棧」。

園區內的鐵道為用與台車,用以模擬早年列車連結路線與輸油位置。(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園區內的鐵道為用與台車,用以模擬早年列車連結路線與輸油位置。(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殼牌倉庫歷經二戰烽火肆虐,然其以紅磚砌成柱子支撐木桁架的精良建築技術,以及不同於本地建築的厚實砌磚工法,讓老倉庫得以見證淡水自開港以來的興盛與沒落。

園區一隅,可以未曾嘗試的視角欣賞淡水河口美景。(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園區一隅,可以未曾嘗試的視角欣賞淡水河口美景。(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順遊:抗日義賊廖添丁廟

距離淡水約莫15~20分鐘車程,來到對岸八里的「廖添丁廟」。對於廖添丁的英勇事蹟,當地人可說是如雷貫耳。由於義賊廖添丁抗日人、劫富濟貧,最後仍在與日搏鬥的過程中,為人設計而死於今日的新北市八里區。在地鄉民為感念廖添丁之義行,於是將廖添丁祀於此廟。

位於八里的廖添丁廟,為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位於八里的廖添丁廟,為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八里的廖添丁廟樓高三層,一樓主祀廖添丁,二樓為關聖帝君,三樓為玉皇大帝,在一樓還保存著廖添丁的畫像與翻拍照,供後世民眾一睹其風采。

廟宇一樓主祀廖添丁,並留有其畫像與翻拍照片。(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廟宇一樓主祀廖添丁,並留有其畫像與翻拍照片。(攝影/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

 

● 延伸閱讀:旅遊APP正夯!全台節慶展演資訊一手掌握

http://goo.gl/y4T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