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的人生哲學:「離DSE考試,還有230天。」

image

「六年前搬過來附近時,經常會來這裡跑步,亦會與弟弟來打乒乓球,夜晚偶爾過來餵貓。」在坪石遊樂場的烈陽下,將升上中六的Miranda如是說。

原來,除了虛擬與電路板的火花,00後的童年,亦混雜著青草、泥土、陽光與汗水的氣味。標籤中的既定印象,世代與世代之間的假設想像,也許總與現實不符。

然而,說到生活哲學,卻總是隨著時代洪流變動,縱使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團永恆的活火,人類總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幸福、奢侈與悲慘的哲學,或許,終歸一代不同一代。


幸福的哲學

image

「幸福,是做到自己喜歡的事。」

Miranda喜歡看Youtube,尤其是鏗鏘集。她亦喜歡看Netflix,尤其喜愛追劇。上述兩件看似平凡的事,都令她感到幸福。「始終,空閒的時間比較少。」清晨時分早起上學,緊接是放學後的課外活動及補習班,回到家中,「若果我凌晨1點才睡覺,應該還有2-3小時的空閒吧。」是以,單單是看劇集,已足以令Miranda感到幸福。

而她最喜歡的,是跑步。「因為,這是難得的獨處時間,和自己對話的機會。」學校裡自是佈滿同學與老師的存在,即使回到家中,由於與姊妹共享房間,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獨處。「(在家裡)其實都放鬆的,只是很少機會思考自己。」耳際迴響的,只餘風與腦海的呼吸聲,是Miranda最開心的一刻。


奢侈的哲學

image

「奢侈,是必然的事情之外,做一些多餘的事。」

「例如,買麥當勞餐加大,是奢侈的,不是因為區區數塊,而是「(加大本身)沒有必要的,但都想做。」又例如,在Netflix花費多一點時間,觀看多一齣劇集。「那一刻會覺得很奢侈,明天會覺得很後悔。」因為,遲一點睡覺,就會打亂了明天的生理時鐘,亦會打亂了明天的讀書學習計畫。在Miranda、甚至是普遍00後中學生眼中,稍為將讀書的優先順序推後,已是奢侈。「我覺得中五這個暑假,已經太奢侈。」


悲慘的哲學

image

「悲慘,是被各種因素鉗制。」

鉗制之物,可以是經濟,可以是家人,可以是政權。然而,對Miranda來說,最大的鉗,名為學業。「離DSE考試,還有230天。身邊的同學已經每天努力讀書,我也有讀,但已經算是放鬆了。」整個訪問中,Miranda多次提到,對學業的無力與擔憂。IES (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SBA(校本評核)、DSE、補習班,即使是暑假,Miranda的每一天,仍要計劃讀書的時間表。她的時間,她的自由,全都建基於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之下。她不恐懼青春的逝去,只怕青春之時沒有讀夠書。

跑步之所以幸福,因為那是罕有的,專屬於自己的時間。看多一集Netflix之所以奢侈,因為會影響到那近乎絕對的讀書時間表。在學業之下,人生彷彿不屬於自己,「大家好像不知為了甚麼而入大學。」於她,幸福、奢侈,以至悲慘,都是相同的連鎖。Miranda自言性格比較樂觀,亦認為埋首讀書有點扭曲,大學學位亦不是那麼必要,但她亦承認,在大環境皆是俯首甘為學子之中,她只是小川中的一尾魚。最終,小川不足匯成江河,江河最終也只會流向大海。


「她」的哲學

此時此刻,沒有人能斷言,Miranda是順流的海魚,還是逆流的鮭魚。但曾於意大利作交流生的她,總是一條浸過咸水的魚。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看過廣闊的大洋,認識到不被學業鉗制的生活;回到亞洲的漁港,不習慣亦是自然。但,在狹窄的漁網之間,她仍保持笑容:「幸福,於我而言,亦是挑戰自己。」挑戰逆流,才是Miranda的人生哲學。


撰文: S. @weakchickens
攝影: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