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味總是濃】《律政強人》3個關於IPO的錯誤

http://7xvjpf.com2.z0.glb.clouddn.com/%E5%BE%8B%E6%94%BF%E5%BC%B7%E4%BA%BA%20final%203.mp4

電盈(00008)旗下的免費電視台ViuTV自今年4月6日起正式開台,面對競爭,TVB(00511)旗下電視劇的題材和演員近來有所改變,獲得網民好評,大講新股上市和法律事務的《律政強人》就是其一。然而,有「眼利」的觀眾,仍然看出劇中對於新股上市描述的謬誤,嘲笑《律》仍難逃大台劇集一貫的「膠味」。

記者:余秉峰 剪接:劉智恒

TVB一改習慣,除了放棄強行捧港姐擔正「女一」的做法,改用李佳芯(Ali)等網民熱愛的新一代藝員,亦召回昔日「叛逃」的廖啟智和方中信回巢,演繹劇中兩大男主角,一眾演員演技整體上獲觀眾讚賞,撐起電視劇的張力。可惜,當劇中涉及金融界運作的內容,不時都「堅離地」,最大的問題是主角們所屬的律師樓,主導公司上市的權力和態度,比保薦人更大更進取。

劇中提及的公司上市類型,較為接近現實中的首次公開募股(簡稱IPO),而公司決定進行IPO時,通常交由保薦人負責。事務律師ViVi指出,IPO涉及受規融資業務的層面,有關活動受證監會監管,因此持有證監會發出的第6類牌照等資格的機構,才可以擔任保薦人,保薦人一職往往落到投資銀行或券商手上,有如慈母般扶植公司上市。同是律師的Nico亦表示,律師在IPO中的角色,往往既被動、又屬於輔助性質,就是協助公司和保薦人確保上市文件符合當地法律和監管規定。《律》卻刻意打造一眾律師彷如掌控公司上市的「生殺大權」,結果最少在3個地方踩中地雷,爆出陣陣不同層次的「膠味」。

膠味一:律師為新股定價

在《律政強人》中,廖啟智扮演律師事務所Donald & Co.的事務律師兼執行合夥人劉謹昌,不時揚言要為所負責的上市公司IPO,定出某個價位,在第十集及第十一集之中,提及要協助「君濤娛樂」上市,原先計劃要為「君濤娛樂」定價4元作招股價,後來又指若找到富商李元亨牽頭入股,就可以將招股價提高至6元,較原計劃高了足足50%。

很可惜,在現實的港股中,正常的律師是無緣主導公司的招股價定價。一間來自外資投行、從事企業融資的銀行家指出,招股價的釐定,一般是由公司與保薦人一同商討,先計算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價值,然後參考其他已上市、屬同一行業公司的市盈率,製定初步的招股價。之後,公司與保薦人會向投資者舉行路演,根據投資者的反演再對招股價作出調整。

此外,這名銀行家又指出,銀行招股價往往被設定在一個範圍,讓公司和保薦人根據市況揀選投資者感興趣的價錢,「近20年都係有招股價範」。曾在德勤和畢馬威任職會計師、中國天然氣(00931)主席簡志堅亦指出,申請上市的公司即使有屬意的招股價,亦要取得保薦人的同意才得以落實。

膠味二:律師替公司分銷股票

在第一集,劉謹昌協助汽車生產商「柏迪」上市,兼且找來4間包銷商,要求它們承銷不同比例的柏迪新股。不過,按港股的慣常做法,除非股票的市值龐大,或沒有所需的業務牌照,其實保薦人往往會一併負責起包銷工作,不會假手於人。假如保薦人需要其他機構協助包銷,亦是由保薦人作主要協調,律師事務所並沒有這個職責,最多是向申請上市公司或保薦人介紹包銷商。

��味三:律師擅自篡改公司資產值

劇中Donald & Co.的原主席卓繼堯,為了讓名為「天堃」的公司上市,誇大「天堃」的財務狀況以符合上市要求,並以他的簽名為財務報告作實;此外,劉謹昌在「君濤娛樂」的上市文件中,亦暗自篡改財務資料,並由他的下屬任偉樑簽署核實。然而,申請上市的公司,除了公司內對財務有會計報告,亦需要另外聘請獨立的核數師,審核公司財務的真實性,核數師亦對財務報告負有責任。

外資投行銀行家指出,單是核數師方面,在公司向港交所和證監會呈交財務報告前,就需要它的簽署作實;刊發招股書後,核數師都會再次檢查自家的報告內容。律師並非簽署作實財務報告的負責人,而劇中一眾律師單方面改動財務資料,兼沒有被核數師和保薦人發現,或獲得它們的同意下進行,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保薦人責任最大

據港交所(00388)官方說明,正是由保薦人向聯交所及市場保證,申請上市的公司符合《上市規則》和其他相關法律和監管規定,兼確保上市文件提供足夠資。當保薦人失職,就可能遭到證監會取消資格,保薦賬目造假的洪良(00946,已除牌)上市的兆豐資本,就在2012年慘被吊銷第6類牌照。將保薦人的功能強加在律師身上,讓律師事務所「扮」保薦人,令《律政強人》演變成「律政扮強人」,炮製出「律政笑死人」的效果。

所以,保薦人才是公司上市成功與否的靈魂人物,有對應的責任需要承擔,亦由它協調如侓師和核師等其他中介人。《律政強人》在周日播放的大結局中,留下了一條伏線,講述方中信扮演的律師張強將參與一場涉及商業糾紛的官司,對手正是劉謹昌。若大台拍攝續集,撰寫劇本時能細心地搜集金融界運作的資料,加上沿用演技派藝員,無疑可令劇集的水平昇華到更高層次。

更多:http://bit.ly/2eNe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