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專題】曼聯上市一波三折

財華社香港新聞中心 突然聽到曼聯南韓籍球員樸智星離去的消息,覺得有點惋惜。不過更擔心的是,曼聯究竟還有多少能力,買回一些撐得起大場面的球員。格拉沙家族說,不好意思,我們實在囊中羞澀,只能盡快上市集資。於是他們捧著一本中間破了一個大窟窿債的賬本輾轉了香港、新加坡,最終被紐約證券交易所接納,但集資額只能從之前叫價10億美元縮水成1億美元,這1億美元拿得當真是一波三折。

故事要追溯到去年年中,當初從倫敦交易所私有化曼聯的格拉沙家族,已經與數間投行接觸,計劃將曼聯來香港上市。曼聯號稱全球擁有6億多球迷,其中近一半「紅魔迷」在亞太地區。而當時曼聯更高價租用中環商廈高層全層樓面,作為在港總部。以為萬事俱備,但在臨門一腳時,因為曼聯大股東格拉沙家族為確保絕對控制權,設立投票權不均等的A股及B股,格拉沙家族期望以擁有10倍投票權的B股,保留約67%投票權,港交所(00388-HK)為保障投資者利益,而不接受這安排,再加上曼聯債臺高築,實在無法符合香港上市要求,縱有名牌效應,但港交所仍拒絕其上市申請。

求財若渴的格拉沙家族,決定退而求其次,轉戰星州上巿,當時新加坡交易所仰仗曼聯的名聲,開出多條超級優惠條件鼎力支持,但最後,曼聯又宣稱因全球巿況不佳而被逼打退堂股。

直到近來巿況好轉,曼聯又啟動抽水機到市場集資,這次回到了格拉沙家族的老家美國,集資規模大縮水至原先10億美元的十分之一。雖然有分析稱,縮減集資額是令上市後,股價能扶搖直上的策略,果真如此,還是說這是高負債率的曼聯,要想盡快集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呢?

2005年,格拉沙家族大舉借債收購曼聯,致使7年來,曼聯都在忙於償還利息。截至3月底前的9個月,球會經營溢利按年急增1.87倍至5,990萬美元,收入也上升6.1%;但債務仍有6.64億美元。過去3年,曼聯支出的公司融資成本都不低,去年將近8,000萬美元還債支出,已將球會不到6,000萬的收益蠶食乾凈。

有巨額的債務要還,這已成事實。但一個球隊要靠什麼來擺脫這個泥淖?還不是贏球賽和優秀的球員。過去5年,曼聯三次殺進歐冠決賽,這至少為球隊賺到了不少轉播費,不過也連同三年前出售C朗的8,000萬英鎊,都填補進債務利息的無底洞。曼聯憑什麼信誓旦旦地承諾有足夠的轉會資金,這樣一張見不得人的負債表,讓曼聯幾乎失去和其他球會叫板的底氣。

曼聯能吸金,但球隊更主要的收入,還是和球隊表現掛鉤,無緣歐冠,進不了英超前四,就分不到歐聯的轉播收入,要知道去年曼聯的總轉播收入中,近四成來自於此。這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沒錢買好球員就難贏球,就難賺更多的錢,於是就更沒錢買好球員了。

1億美元的集資額對曼聯來說真的夠嗎?或許這只是格拉沙家族想要再多贏得一些時間,但如果曼聯在未來兩年的歐冠中,不能走得足夠遠,這一切還是白費。如果投資者夠理性,就會知道手握曼聯的股票,不僅數年內分不到股息,而且還要足夠堅強地去承受各種消息。

說到底,曼聯股票最多也就是個紀念品,跟紅魔吉祥物一樣。但上市應該是短時間來看曼聯最好的辦法了,不希望過幾天,又聽到朗尼或其他球員離開的消息。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或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