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影評】《斯諾登風暴》:香港電影缺乏的政治品種

文:李偉民

《斯諾登風暴》劇照


看了《斯諾登風暴》(Snowden),是部好電影。可惜,香港或許容不了這類好電影。

有一次,中英劇團的藝術總監古天農對我說:「香港話劇的內容,總是愛情、生活、社會衝擊、古代歷史,為什麼沒有編劇,寫些如醫生、律師、建築師等專業的故事?或政界的故事?或起碼是調查研究的專題故事?」,我問古總監:「這些內容有人看嗎?」,他說:「觀眾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一定有人看!」,我問:「有人寫嗎?」,他頓時無語。

市場細小,許多劇只是演數場,這是目前香港舞台劇所面對的難題。而寫些冷門題材,特別是專業、政治或調研故事,事前要做大量資料搜集,大編劇前輩陳韻文說過,好的資料搜集,隨隨便便花數個月,而小劇場劇本一般只是一萬數千元的酬勞,有心人真的不多,大家要吃飯。

有位編劇朋友說,寫小品,關起房門,寫數天便可交貨,如果要寫複雜的東西,點、線、面都要照顧,故事結構吃力很多。

《斯諾登風暴》劇照

回說斯諾登(Snowden)事件:電腦奇才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受顧於美國國安局承包商,他發現全球通訊私隱都被美國政府監聽著,而號稱自由民主的美國,人民的人權和私隱也被踐踏,他決定逃離美國把事件公開。避走香港期間,他接受傳媒訪問及公開了多份保密的資料。最後,他獲得俄羅斯的政治庇護而留下。

斯諾登在上述事件的連環拳:偷竊、公開、宣揚、正義、政治庇護,搞到美國政府「大頭佛」,既要解決國內憤慨,亦要面對國際不滿,是2013年的政治大事件。

為什麼斯諾登要這樣做?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小人物」想做「大英雄」;有人說他只是一個偷竊罪犯;有人說他受別國指使,是一個間諜。這樣一個撲朔迷離的故事,不知道為什麼?使我突然想起1993年的電影《蝴蝶君》(M. Butterfly),由尊龍(John Lone)主演,轟動一時,內容是發生六十年代中國的北京,法國外交官René Gallimard戀上男扮女裝的京劇花旦宋麗伶,在這20年的戀情,René好像未曾發覺她的真正性別是「男人」和間諜的身份, René被法國政府以叛國罪判入獄,最後,他在獄中把自己化妝成為「蝴蝶夫人」,以自刎來結束生命。斯諾登為了保護女朋友而「爆料」,法國外交官為了「蝴蝶君」而爆料,兩者都是為了愛情而改寫命運。

導演奧利華史東

憑《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在1978年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的奧利華史東(Oliver Stone),今次依然寶刀未老,因為他能編能導(先後在1986年198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而政治題材的電影是他的強項,故此,他雖然是70高齡,仍然實力無限,拍出一部精采的「政治電影」。

電影《斯諾登風暴》的成功,演員的功勞很大。曾演《分歧者·異類叛逃》(Divergent)系列的女演員莎蓮活莉(Shailene Woodley),青春性感可人,她扮演斯諾登的女朋友,演技細緻,性格鮮明。老戲骨尼古拉斯基治 (Nicolas Cage) 只是客串,他演斯諾登的同事,過去這位奧斯卡影帝演過英雄,但是,原來他最拿手便是演失意人(他在1995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影帝的電影《兩顆絕望的心》(Leaving Las Vegas),便是扮演酒徒) ,他跟斯諾登說過的一番話,影響他後來的所作所為。

祖瑟夫哥頓利域演技出眾

最叫人「拍爛手掌」的是祖瑟夫哥頓利域(Joseph Gordon-Levitt) 。這位猶太裔童星出身的好演員,母校是哥倫比亞大學,成名作是《心跳500天》(500 days of Summer),Joseph Levitt是一位極有觀眾緣的英俊小生,眼神憂鬱,叫人聯想起我們的「港神」梁朝偉。Joseph Levitt每部電影都認真投入,事前研究功夫做得很好,真的是「做果樣,似果樣」,未來會繼續紅下去。當然,最好的演員便是斯諾登本人,他的角色在電影尾段,扮演「斯諾登」!

不過,聽說《斯諾登風暴》在美國不大賣座,在香港的票房也一般,真的唏噓。普羅大眾覺得政治電影太沉重,「要用腦」。還是找找「快餐娛樂」吧!

斯諾登本人在片尾出場

古天農老師叫我學寫「專業」「政治」劇本,我想不會了,寫得平淡,觀眾不愛,寫出專業的不是,行家會罵我。政治題材更不會碰,外面橫風橫雨,一不留神,會變「非洲和尚」。美國政治影響全球,大家尚且沒有興趣,作品離開香港,大家更沒有興趣了解香港這彈丸小城的政治。

聚餐時,朋友們討論這部電影,有人說:「正如電影所說,美國不是為了反恐而搜秘,他們是為了控制全球的社會和經濟,成就美國霸權。」,突然,有另一位說:「私隱被公開?在手機年代,誰會在乎?」

聽到這句,我幾乎要暈倒了。


更多:http://bit.ly/2dmCG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