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書事】還記得山邊出版社與肥嘟嘟笑瞇瞇的何紫先生嗎

現場展出山邊社不同年代出版的兒童及青少年圖書 攝:李夢

文:李夢

昨日在灣仔三聯生活薈舉辦的「細味何紫情懷」手稿展開幕式上,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宋詒瑞講起他印象中的何紫:一位肥嘟嘟的老先生,站在般咸道的山邊書店門口,逢人便笑瞇瞇地打招呼。

正是這位肥嘟嘟笑瞇瞇的先生,三十五年前一手創辦山邊(編註:因出版社在港大般咸道附近,傍山,故得此名)出版社,出版兒童及青少年讀物,發掘並培養了眾多香港青年作家,令到山邊社成為本地知名兒童文學出版社。當年的小作家長大成材,何紫卻沒能親眼得見;工作辛勞的他,二十五年前患癌,以五十三歲的壯年離世。這場「細味何紫情懷」手稿展,既是愛書人對這位香港資深出版人的緬懷,也是對這間知名兒童文學出版社過往三十五年發展史的回顧。

何紫女兒、山邊出版社董事何紫薇記得,自己小時候,家裡常很熱鬧。父親時常邀請本港、中國內地以及海外的兒童文學作家,來家中食飯或短住。「有上海的作家來香港,我爸爸就對他們說:哎呀,你們不要費錢住酒店了,就住在我家裡吧。」

何紫薇介紹展品詳情 攝:李夢

何紫曾在《兒童報》擔任編輯,亦在《華僑日報》、《文匯報》和《大公報》等多份本港報章上撰寫專欄,因此結識一眾文學圈中同道。他的性格爽快,又愛交朋友,因此身邊圍攏一眾作家好友,這些朋友或前輩,比如小思、阿濃、周蜜蜜、胡燕青和宋詒瑞等,後來都成為山邊出版社的重量級作家。

展覽現場亦展出山邊社過往三十五年裡出版的書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小思《路上談》以及阿濃的《點心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周蜜蜜的《兒童院的孩子》,再到新世紀再版的《40兒童小說集》,不同年代的書目封面與裝幀各不相同,或可幫助愛書人回顧香港過往數十年的童書出版史。

何紫手稿 圖:山邊出版社

「我爸爸的病,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勞累所致。」何紫薇說,他印象中的父親日日伏案寫稿編稿,從起初所有事情由他一人親力親為,到後來找到眾多可靠幫手,用十年時間將山邊社這一獨資出版社養育長大。可惜,正在他本人以及出版社的事業到達高峰的時候,患上肝癌。

「醫生話,(父親)只得三個月命。」何紫薇當時在外國讀書,她後來聽母親講,父親即便在重病期間仍然筆耕不輟,同時為六份報刊撰寫專欄。在那些專欄文章中,患病的何紫回顧過往數十年寫書編書的經歷,亦反思與家人的關係。

展覽現場的何紫舊相 攝:李夢

眾嘉賓在開幕式上合影 攝:李夢

當年,山邊出版社在香港大學附近的般咸道有一間鋪頭,忙碌的時候,何紫的太太也會來幫忙。有時,因妻子錯漏了一些事情,丈夫便忍不住埋怨,事後想來十分後悔。殊不知,何紫太太向來支持丈夫事業,在丈夫去世後,繼續運營山邊社超過五年,每年出版新書,直到1996年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與山邊社合併。

「我母親其實是個很脆弱的人。」何紫薇說,父親去世後,母親繼承遺願,憑靠自己的忍耐與堅強,以及父親舊友的相助,繼續運營山邊社。這間承載了香港一代人童年及少年回憶的文學出版社,得以免於結業的命運。

在昨日展覽開幕式上,胡紫薇提到父親當年的一句話:「如果給懷舊一個價值,這價值就是溫故舊而策未來。」這句話,既是山邊出版社的自勉之語,也足以為你我借鑒。

更多:http://bit.ly/2fULS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