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華爾街日報》 ─ 和許多男孩兒一樣,家住喬治亞州諾克羅斯市(Norcross)的雅各布‧巴德尼茨(Jacob Budnitz)與諾亞‧巴德尼茨(Noah Budnitz)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而且他們還喜歡拆東西。

相關文章
小心電池成為兒童的安全隱患
http://cn.wsj.com/Big5/20120524/hea074411.asp
送禮物會寵壞孩子嗎?
http://cn.wsj.com/Big5/20120608/wvh074904.asp
孩子迷上iPad怎麼辦?
http://cn.wsj.com/Big5/20120605/hea080318.asp
人愛「顯擺」為哪般?
http://cn.wsj.com/Big5/20120519/hea101351.asp
解決肥胖問題為何這麼難?
http://cn.wsj.com/Big5/20120523/hea075647.asp

一開始他們玩的是拼插積木Bristle Blocks,之後是機械積木Tinkertoys,再往後他們玩起了樂高積木(Legos),而且玩過的數量相當之多。不過,現如今十歲的雅各布和八歲的諾亞已經轉向了其他類型的建造材料──從門把手、鬧鐘、電話,塑料瓶、紙板箱到透明膠帶、布基膠帶再到缺鎖的鑰匙和缺鑰匙的鎖,各式各樣的材料都有。

若說有一樣東西他們沒用到的話,那就是父母的指示。

每當雅各布和諾亞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手頭能找到的任何東西來做手工時,他們的媽媽蒂娜‧巴德尼茨(Tina Budnitz)總說他們是在「瞎搗鼓」。他們最新一項創作名為「Cricketnator 5000」──一個用來為諾亞的寵物鬃獅蜥斯百奇(Spikey)餵食的新裝置。

這個新發明的裝置可將活蟋蟀運經盛有鈣粉(有助於蜥蜴骨骼的生長)的容器送至斯百奇的食槽中供牠食用,在這個餵食過程中男孩們不必用手觸碰那些蟋蟀。

蒂娜說,他們對運送管道進行了多次實驗,其間出現了不少失誤,有幾只蟋蟀還從管道逃到了房中,但是這些失誤都屬於探索過程的一部分。

家長們一直以來都在擔憂,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會把更多時間花在玩電子遊戲、手機和電腦上,但是做手工的時間卻變少了。如今,為改變這一狀況,包括蒂娜在內的愈來愈多持相同理念的家長們開始鼓勵孩子們從事自由組裝的手工創作活動。

美國玩具業協會(Toy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潮流研究專家艾德裡安‧阿佩爾(Adrienne Appell)說,幾年前,各玩具公司承諾要專注於開發能夠吸引孩子們長時間玩耍的玩具。

玩具公司的努力或許取得了成效,去年積木玩具成為玩具業為數不多仍在增長的幾個零售領域之一。市場調研公司NPD Group的數據顯示,雖然2011年美國的玩具總銷售額從217億美元降至212億美元,但積木的銷售額卻從13億美元升至16億美元,升幅達23%。

不過,真正的手工創作不僅僅是按照說明來組裝預先包裝好的部件。蒂娜‧巴德尼茨認為,兒童們正被逐漸剝奪自由組裝的體驗。她說,在玩大多數積木時你不可能會組裝失敗,但自己搗騰、失敗、然後再想出解決辦法要有趣得多。

《MAKE》雜誌創始人戴爾‧多爾蒂(Dale Dougherty)稱,該雜志在2005年出版之時,其讀者為對電子產品、金工活、機器人技術、木工活以及電腦感興趣的喜歡手工創作的成年人,「但後來我們很快就聽說家長們也開始與孩子一起動手做東西,如今十幾歲的青少年常常自己動手做東西。」

多爾蒂說,「自己動手做東西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基本的理念,這一點在孩子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們不僅僅是消費者,我們還是製造者。」

《MAKE》雜誌還會在加州聖馬特奧市(San Mateo)舉辦「Maker Faire」──一種面向業餘發明者和參觀者的大型科技博覽會。2011年,其參與人數已經從2006年首屆博覽會舉辦時的20,000人增至逾 100,000人。此外,每年世界各地還會舉辦50多場經《MAKE》授權的區域性博覽會,組織方稱去年有近半的參觀者帶上了自己的孩子。

多爾蒂說,「自己動手做東西或修東西會給人帶來一種擁有學識和能幹的感覺以及自信心,這一點確實很重要。」

長到十幾歲或者年齡更大時,許多男孩似乎已經不適合玩樂高積木,他們喪失了搭建東西和修修補補的興趣,轉而喜歡上搗鼓電子產品。

儘管零售店有少數適用於年齡更大一些的男孩的手工創作用品出售,但這並不能起甚麼作用。相比之下,針對年齡更大一些女孩的手工創作用品為數不少,既包括編織、縫紉、串珠和剪貼用品,也包括更時髦的像噴墨打印紋身、自己動手化妝和美甲這樣的手工創作。

既要滿足男孩與女孩不同的手工創作風格,又要不會妨礙家長的參與,這對玩具生產商來說是個棘手的問題。即使是其精妙的拼砌玩具廣受萬千家庭喜愛的樂高公司在去年12月也遭到了責難,其針對小女孩推出的名為「樂高女孩」(Lego Friends)的系列積木惹怒了一些女權主義博客作者,該系列玩具的主題包括「艾瑪的設計工作室」(Emma's Fashion Design Studio)和「蝴蝶美眉商店」(Butterfly Beauty Shop)等。該系列中人物玩偶凹凸有致的身材和馬尾辮讓那些博客作者感到惱怒。

樂高稱,該系列產品只是提供了女孩和家長們一直想要的東西。該公司品牌關係總監邁克爾‧麥克納利(Michael McNally)說,「女孩們一開始可能會選擇『女孩』系列,然後可能會轉向『樂高城市』(Lego City)或其他系列的產品。如今兄妹或姐弟一起、或者父女一起玩樂高積木的情況比以往要多得多。」

俄亥俄州夏克海茨(Shaker Heights)勞雷爾學校女童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Girls at the Laurel School)主任、心理學家麗莎‧達穆爾(Lisa Damour)說,從某種角度來說,拿樂高區分女孩玩具與男孩玩具這個事來把矛頭指向這個丹麥玩具業巨頭是沒有意義的。

達穆爾說,「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在於所有的東西都是成套設計的,這對男孩和女孩都造成了限制,他們只需要一大袋倒在地板上的樂高積木。」

她還說,保留手工遊戲的強烈興趣非常重要,「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讓男孩和女孩們都要自己動手做東西,因為它可以培養空間想像能力和心理旋轉能力,它們對於學習幾何學和工程學非常重要。」

是甚麼激勵手工創作者在十幾歲期間繼續這種活動?很多人是為了避開愛立規矩、對於安全問題非常在意的媽媽。

在媽媽斷然拒絕送給他一把軟彈氣槍作為生日或聖誕節禮物之後,華盛頓特區12歲的羅伯特‧斯卡爾佐(Robert Scalzo)不得已開始了手工創作。他用瑞士軍刀修剪了一根V字形樹枝,在樹枝上繫上了兩根橡皮筋,然後再加上一個用冰球摩擦帶做成的子彈袋,就這樣他為自己做了一個彈弓。他說,「我用了很多冰球摩擦帶。」

伊利諾伊州阿靈頓海茨(Arlington Heights)的吉姆‧丹尼爾森(Jim Danielson)則是在媽媽不同意在他的臥室中安一台電視之後迷上了手工創作。當時他問道,「如果我能自己造一台電視,我能把它放在我的房間嗎?」他回憶說,也許父母認為他沒這個能力,於是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他在讀高二期間為自己的房間建了一個投影儀系統,還和朋友們用它來玩任天堂64位機遊戲。後來媽媽不允許他把這件發明物帶到大學去,擔心它放在狹小的寢室中可能會造成危害。

不過,沒關係,丹尼爾森(如今已21歲)在去年從大學輟學,接受了貝寶(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設立的一個非同尋常的獎學金項目──泰爾獎學金(Thiel Fellowship)。它向具有創新能力的年輕人提供100,000美元的資助,供他們離開學校從事兩年的創作工作。

賓夕法尼亞州韋恩(Wayne)的帕特裡克‧科萊裡(Patrick Corelli)讀六年級時,他的媽媽禁止他玩電子遊戲,於是他轉而關注YouTube和維基百科(Wikipedia)。現在他學會了組裝家具,修理電腦和改裝自己的遙控汽車。他最喜歡的受YouTube啟發的一個小發明是空氣炮,他和朋友們在幾年前的夏天利用四英寸的PVC管完成了這件作品。

如今已是一名18歲的高三學生的帕特裡克回憶道,「我們把Gobstoppers硬糖放在管道下方,用自行車打氣筒把它抽上來,然後再把它朝著街對面的目標發射過去,到目前為止那是我做過的最酷的東西。」也許不久之後它就不是了。帕特裡克將於今天秋季進入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就讀,他獲得了工程學類獎學金。

撰稿﹕華爾街日報Molly B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