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th Wong

    教授化妝十多年的Kenneth,除了為明星名模化妝外,也在自己開設的化妝學校培育新一代化妝師。多次為Cartier, Louis Vuitton, Gucci等時裝匯演作指定化妝總監。Dior, Estee Lauder等化妝品牌亦經常邀請Kenneth示範最新產品。Kenneth於2007年發表以張愛玲故事為藍本的化妝散文相片集《華麗緣》,2010年再出版以聖經十誡為題材的實用化妝書《拾妝》。 www.kennethwong.hk

  • Kenneth Wong: 意國遐思

    無論有多匆忙,出門口之前,那怕我已關上大門,我還是會回去爭取噴上令自己愉悅的香薰,好讓自己一整天都保持那種欣喜的情緒,尤其我們活着的氛圍都變得叫人眉頭緊鎖的惡俗。

  • Misty

    “ Look at me, I’m as helpless as a kitten up a tree. And I feel that I’m clinging to the crowd, I can’t understand, I get misty just holding your hands.”

  • 鬍鬚佬之夜!

    沒想過留鬍鬚這麼多年,前陣子會被來自澳洲的一個支援前列線癌症患者基金的機構看上了,邀請我成為香港分站的其中一個宣傳大使。 很多型男帥哥留鬍子的原因,不就是為了要與全身上下造型搭配來個整體湊合。當年自己開始留鬍子之前,幾乎一點鬚根都沒有,與本來偏白的膚色拼在一起,拍照片時簡直看不到臉部輪廓,加上要上鏡頭的工作開始頻密,在可能要狂打腮影的陰霾下決定留一道天然的影子,從此就變成鬍鬚佬一族。 這個名為Movember的活動,其實是一個在澳洲創立的慈善活動,每逢十一月,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男士都會留起鬍子,籌集善款,宣揚關注男士健康,特別是前列腺癌的重要性。男士們只需要在十一月一日刮掉鬍子,再到 Movember.com 登記成為鬍子先生,便可透過這網上平台,呼籲身邊的女士支持並贊助他們留鬍子,籌集捐款,幫助前列腺癌患者。

  • 迴盪的大笨鐘聲

    成長在一個五光十色絢麗璀璨的殖民城市,很多事物要是被認真的記錄下來,資料之詳盡絕不會比維基百科遜色之餘,而且每章每節必然更顯得活生生的親切。 作為一個無論在歷史背景、政經影響力、娛樂民生時尚潮流等層面都異常傳奇的城市,香港的亮光實在耀眼得很詭異又很不費吹灰。東京太過固步自封,錯過了對亞洲更大精神支配的機會、新加坡吃力不討好,被看風駛舵的政策消滅了獨一無二的南洋風格、台北太盲目追逐尖端,反應保持特有的書卷氣。數來數去,只有上海可以跟香港匹敵,甚至更上一層樓。 在這樣一個城市成長生活,好處是大家都為忙而忙,所有認為事不關己的事物儘管視若無睹,也沒有人會指責你。壞處是當你有機會緬懷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這些年有意無意間錯過了很多很精彩而獨有的經歷見聞,而這些經驗是人家城市裝模作樣也裝不出來的。 從小就特別熱衷英文課堂,但卻很討厭抄寫copy book功課,照着虛線重覆一段段道貌岸然虛浮的句子,正楷草書抄了五六年,每次都叫我發煩。直到好幾次寫賀卡喜宴卡卻發現大派用場,隨手寫出仿古典字的祝福句,連幾個老美也不禁驚訝!基本上每個過三十歲的香港人都應該受過殖民政府的官僚氣,按步就班的老規矩辦起急事來總顯得程序冗長死板,然而我們都浸淫在公平公正清晰明瞭的管理框架的氛圍裏,不單叫香港人更能與國際接軌,在最近頻繁的文化習性的沖衝突中更彰顯了文明與野蠻的區別。哪怕你是最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好歹你總發現殖民時代遺留下的好處,以短訊電郵評擊人家眷戀媚外的殘餘,打出來的還不是用英文。 飛揚而艷紅的五星旗掀起一個轟轟烈烈新時代,作為一個小市民只能眼瞪瞪看着時代的降臨並籠罩着整個的你,然後半推半就去適應。偶爾瞥見或重遇一切英倫的事物,米字旗、舊硬幣、女皇郵票、倫敦口音……像碰見個從前朝夕相處的老親戚,擠起笑臉,打個招呼:「How do you do ?」然後相方也寡言了,只能讓沉默引領這彷如隔世的感慨。

  • 韓風再起時

    有人問我:「看你Facebook相薄,何解有那麼多外國朋友?」

  •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不是趕着新學年開鑼,寫個合時的標題趁趁熱鬧,一直就認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天每時每刻其實都有數之不盡的事兒要學,不管那個課題是否你喜歡不喜歡。 讀小學時有一段日子我是蠻質疑學習最終極的意義,牛角尖鑽到腦袋幾乎快要鑽出現毛病來。尤其是在那幾年隆冬的清晨,從暖和的被窩裏被大人連拖夾拉推起床,懵懵懂懂刷個牙洗把臉,套上臃腫的校服背上沈重的書包,維他奶配波蘿包的早點還沒來得及消化,挺起小個子排隊聽訓勉的時候,心裡已經躊躇着待會兒給老師抽出功課來丟人的千萬不要是自己。 每天挨過了數學、社會、自然,又是健教、倫理、體育,除了音樂、美勞、中英文之外,小小的腦袋一直在否定其他科目存在的價值。還未算到兩月一小測,三月一大考,每天下課無休止生字程式的背誦,多少的晚上要挑燈夜讀趕功課,睡上幾個小時又給連拖夾拉推起床,重複着漫長而營役的規律。記得有一個無聊的暑假下午,我在陽台上看着樓下籃球架的影子慢慢移動,突然間好像領悟到什麼真理似的。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講,日出日落只是趕上學做功課,一年四季就只是校服的更替而已。 事過境遷,小學艱難的生涯也快要過了半輩子,芝麻綠豆的小疙瘩當然也不再值得躊躇了。在繁重的工作停下來時, 禁不住往回想,到底上了十幾年課,我們學到了什麼?學回來的知識在日新月異爾虞我詐的大染缸裏能應用得上嗎?足夠應付嗎? 不知道!誰也不能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 變幻的世界一直在轉,但有一個不變的真理,就是你也在不斷學習改進自己,本來有限的客觀環境因素也會因此改善,條件變得優越了,你跟人家談判的籌碼就提高了。當然途中有很多你始料不及的事情會發生,尤其是關乎人的就最說不準,沾着人就沾着麻煩,任憑你投放了多少年的友情,一下子就可以反臉不認人。這個時候就更加要相信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也許孤獨無助,但最後獲益的就是你自己。

  • 願我會揸火箭

    我一直很鍾情太空科幻片,不管驚慓如《Aliens》,搞笑如《Evolution》還是陰沉如《2001Space Odyssey》都非常合我的口味。用不着特意去分析自己這偏好,已曉得絕對是因為關於未來的電影,恰恰就是一個用來逃避現實的敞大空間,總能夠為存活下來帶出一點兒虛渺的希望。 幾個月前有一部入場看了三次的電影,並不是讀過什麼著名影評,我不看影評的,免得人家一派胡言或精算分析影響我對該部電影淨純而私有觀點。要是劇情鋪排演員表現導演功力都是意料的好,就誇誇自己眼光。若然是喜出望外的驚艷,當然要公諸同好了,假如爛得實在受不了,如《Spiderman 4》《Battleship》,不要乾坐活受罪,頭也不用回,立起身來就離開。無奈幾十塊錢是虧蝕了,總好過被爛片折磨到腦細胞一個個死亡。 記得當時《Prometheus》預告片一出,就已經叫我坐立不安,什麼時候才正式上映呢? 看的時候並不知是所謂異形前傳,到片末突然生了隻熟口熟面的怪物,心裏不禁罵了出來:「媽的,那麼一部好電影怎麼結尾這樣滑稽?」過後當然「啊」一聲算了。可是叫我琢磨的是,為什麼電影要用古希臘神話泰坦神普羅米修斯而命名呢?這神是個經常與眾神之首的宙斯對立,因偷取奧林匹克火種給予人間,又教曉人類很多知識,最終被鎖在山頂上遭禿鷹無止境地啄食內臟。在電影裏面「普羅米修斯」就是那艘載着一群探索生命來源的科學家的太空船,意喻相當明顯。天真爛漫而各懷鬼胎的人類滿以為與慈悲的造物者打個照面,好好在彼岸享受久別重逢,豈料換來一幕幕驚險的追殺。造物者竟然對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物體不但沒有憐惜,反倒心狠手辣,奇怪嗎?不奇怪,只要你想想人類製造機械人的最原始的欲望是什麼就明白了,錯就錯在造物者給予人類自由意志。威尼斯影帝Michael Fassbender精準地演繹那個本來沒有靈魂的機械人進化了,彷彿感染了人類陰險的基因,由模仿鍛鍊到暗藏殺念。 造物者、人類、機械人,這不單單是個與生俱來的地位排行次序,更是一個倫常顛倒無惻隱的食物鏈。如願以償就合十感恩,災難降臨時只能抬頭求天,風平浪靜時就祈求脆弱的生命可延壽幾年。千萬年來人類渺小地活在無休止的循環裏,也許宗教只是精神寄託,也許上帝未必慈悲,就連希臘神話也可能是幾千前的無聊人在胡扯的白日夢罷了。 假如生命只不過是一場的答案尋覓與探索,我並不希望留在這星球,最好可以坐上普羅米修斯號,開往更廣闊的星際。

  • 什麼樣的國家,出什麼樣的品牌!

    最近和幾個友人茶餘飯後討論一本曾經火過的書,名「來生不做中國人」。看的時候我一直沒有很投入,為的是我從來都不相信有來生,若然真有其事的話,在有選擇的可能性之下,我必定向有關官員申請投胎免疫,不是因為厭倦了悲喜無常的人生(這才是精彩處呢!),而是凡是要見好就收。 掀起討論的原因,不又是沒完沒了的釣魚台事件。 在糢糊的記憶裏,第一次從長輩口中聽到罷賣日貨,正值當年日本又鬼鬼祟祟地竄改教科書侵略鄰國歷史,引來鄰國特別是傷得最深的中國及韓國強烈抗議。小小的腦袋在盤算自己的愛國程度,趕緊打開書包拿出筆盒,把日本製的擦膠猶疑了幾秒後扔掉,還未感到壯舉帶來的興奮,就發現自己困在滿屋日資產品之下。先別討論一個不認錯的國家為其民族最終帶來怎麼樣的命運,但常常在腦袋裏琢磨的是,一個大賊不是一天培養而成的,當年日本人的殘忍兇悍到今天的自圓其說冥頑不靈,除了後來國際警賊美國大兵的支撐外,一盤散沙的亞洲受害國才是助長的根源。你看,到今時今日,猶太人還是翻山越嶺追捕當年迫害其民族的德國納粹成員,當然,他們大多數都是位高權重財力雄厚的美藉猶太人,但至少發了財還記得國愁家恨。 不過,世事就是那麼弔詭,人家被兩顆原子彈教訓過後立即發憤圖強,用幾十年時間就變成經濟強國文化大國,國際影響力滲透世人日常每一角落。叫這麼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承認自己祖宗的惡行展示拖着那條醜陋的尾巴?你以為每個種族都有日耳曼人的胸襟嗎?日本人也是的,苯到這個地步,小小的釣魚台就別搶了,要是聯合國要認真地追討二戰的歷史殘餘,恐怕本來是個獨立國的琉球國(日本人稱為沖繩)都給搶回來。 叫大中華的女士們罷買日資化妝護膚品?別玩啦!首先,當中除了有1﹪是日本癡之外,選用的原因都是因為質量保證和適合個人需求,並無什麼政治考慮。作為中國裔的香港化妝師,不選用日貨其實也不會影響我技術,但當年八國聯軍的諸國產品應否也要歸納為罷用之列呢?若果自己人的品牌質量上盛,佔盡市場百分比的話,難道一眾化妝護膚品從業員一出生就甘願打日本人工嗎? 別以為我在為倭寇們解畫,我外公外婆的胭脂水粉及花露水店的資產就是被日軍搶光的,只是讓我感慨的是力竭聲嘶地再喊幾十年的口號有用嗎?有種的就開火打過去,要不就好好改善自己不足,靜待機會來臨,殺過片甲不留。 你看韓國人,小小的國家小小的人口為何可以罵得理直氣壯?在韓國你很艱難才見到一輛日本汽車,電器電話也超越死敵了。連化妝護膚品都用國產而且推向國際。在高喊罷買人家產品時,先看看國產黑心貨怎樣丟人出醜吧!

  • 國際級化妝師,香港幾時會有?

    最近因為要整理一下化妝生涯的履歷,翻箱倒篋把幾乎封了塵的文件夾挖掘出來。掀閱一張張工作信件,一幕幕由當年報讀美容化妝文憑的半工讀歲月、被聘請成為駐校老師、於幾個國際化妝品牌接受時尚技巧的洗禮,到開始以自由人身份觸碰時裝及娛樂圈的飛人生活,再延伸至開設自己的化妝學校,一晃眼,又十七個年頭了。 這十多年教授培訓學生的日子裏,有一個問題不斷纏繞我思緒,究竟我們香港或大中華的化妝界,什麼時候會跑出一個國際級的大師?我很早就預算到,在我的前輩和同輩中間是不可能發生的。 先說早我們一兩輩的前輩們有點生不逢時,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香港經濟才正式起飛,美容化妝還只是上流社會的玩意兒,對當時一般市民大眾來說絕對是奢侈品,能當上化妝師的都要依附電視電影業,更別說化妝潮流。直至樂壇大姐大梅艷芳千變萬化的舞台造型,幾幫前衛的少艾跟風模仿,市民才意識到化妝這一回事。美容化妝學校經過十多年的壟斷後,還是撇除不了老套過時的妖嬈冶豔,取而代之就是如雨後春筍的迷你化妝學校。與此同時,各大國際化妝品牌也正式在東方之珠站隱腳分杯羹。和我同輩名氣相若的,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下被傳媒推舉成為所謂第一代的星級化妝師。可惜我們這一代每個人都只能集中精神時間鞏固自己的名氣工作量,開了學校的就更忙到不見天日,大中華最拽的幾個化妝師也只能在大中華的領域裏享受虛榮帶來虛無飄渺的快感,真正有實質的國際影響力還談不上。 難道就這樣子絕望嗎?不! 一個城市或國家能醞釀出國際級的大師往往要有幾個條件,技術知識水平、市場佔有率、娛樂時裝傳播業都發達、品牌支持、國際資訊視野,最重要當然是發揮及曝光機會,小小的香港相對很多地方來講條件也算是頗成熟了。可能有人會質疑新一代的水平態度語言能力等等,但我和很多所謂國家級的外藉化妝師同場工作過,發現他們除了滿身白種人的傲慢之外就連丁點兒的才華都沒有。 所以各位化妝同學們,不管你是否我的學生,加油,別只着眼於香港這個小市場,你們這一代準備經歷的正是大中華的化妝盛世!

  • 男士的煩惱

    我應該頗肯定,上網流覽或買雜誌追看有關時尚資訊的新情報的,幾乎是女人的天下。要不為什麼整個書報攤或者便利店的書架都充斥住七彩奪目的美媚封面,男人書永遠都靠邊站。雖然比起五六年前,也算是陳列多了數本男人時尚雜誌,但要是拿兩種類別一比較,還是望塵莫及。 以這個邏輯推敲下去,看我的美容尊欄該會是女性具多吧,那我就在這兒向妳們提醒提醒,別只顧着為自己容貌亮麗而琢磨了,抽點時間為身邊的男人關注一上吧。 今時今日再沒有人會否定男生護膚的必要性了,但很多男生還是得過且過,不太注意皮膚護理的重要性,總覺得什麼眼霜、潤膚、精華素都是超級娘娘腔,要是這些名詞迫着他們從剛毅的嘴巴吐出來,就好像立即被emasculated似的,幻想力豐富的一群,更有意無意聯想起婀娜多姿的李連英來嚇唬自己。 作為他身邊的人,妳有責任指導一下啊! 現在男生的護膚品包裝也考慮到男士們的猶豫,無論色調搭配產品形狀都盡可能陽剛硬朗一點,好讓我們購買時減少尷尬。當然,最重要還是產品適合男生皮膚與否。像今季Kiehl's的二合一Shave gel and Cleansing foam,貪快沒耐性的男人最適合。還有No Shine Hydrator,不油膩的質感叫偏油性的皮膚用後超清爽感覺。

  • 仲夏色彩革命

    炎炎夏日已經正式踏進我們的城市。有沒有發覺這幾年的夏天天空特別蔚藍,萬里無雲朗日高照火辣辣的日子特別多,有說是因為從前由香港搬到深圳珠海一帶的工廠因經營費用上漲,大多數廠家索性再往北遷移所致。 夏天的薄質地的衣衫色調一般偏向淺淡而鮮活,當然為了在高溫熱浪夾擊下讓人可以通爽散熱的原故。然而,在我這雙化妝師的眼睛裏,無論衣裳或者是妝容,一切在夏季裏看到的俏麗奪目的色彩,為的都是要與這個每天叫人醒來就精神抖擻雀躍悸動的季節配合得天衣無縫。假使妳是長年累月都慣常以同一色系、最穩陣零意外的彩妝來應付節令的更替或服飾的搭配,從今個夏季開始,我強烈聳恿妳給自己一點驚喜,來一次色彩的大革命。 Dior每次出新產品都給人驚喜,這次也不例外。第一眼看到廣告模特五十年代優雅的造型,真泛着Audrey Hepburn氣質。當然,要是把字搬字的一味照抄,就沒有了Dior前衛創新的本色。今次的Summer Mix系列一個字講完「Shocking」。淡淡眼妝只剔起雙飛揚眼線,全因重點放在甲油和珠唇上。湖水藍配落霞橘,檸檬黃襯玫瑰紅,瑪瑙黃撞螢光粉紅,耀眼絢爛目不暇給,盡是叫人雀躍振奮的夏日色彩。 50年代的人換雙襪子也擔前顧後,畢竟咱們也是活在21世紀了,看自己不順眼便痛痛快快來一次革命吧! facebook : Kaleifu Wong 微博:kennethwong卡尼夫 Email : kaleifu@gmail.com